|
新手必读:显微镜拍照时标尺的使用及原理对于刚开始接触显微镜的朋友来说,显微镜标尺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。熟悉是因为经常能在显微镜观察的画面或者拍出的照片里看到它,陌生则是很多人并不清楚它到底该怎么用,有什么注意事项,以及背后的原理。下面先讲实际操作,后再讲一些拓展的知识。
01 实用操作及注意事项 (一)怎么用
(二)注意事项
02 标尺的作用 显微镜标尺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测量。通过标尺,我们可以准确得知样本中物体的大小、长度、宽度等尺寸信息。这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,比如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,通过测量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变化,可以了解细胞的生长状态、病变情况等。 要记得,一般情况下发表的文章中细胞照片都是要有标尺的!
03 技术发展 在早期没有电子拍照系统的时候,显微镜的标尺是实实在在安装在显微镜上的。那时候的标尺一般是刻在目镜或者物镜上的刻度线,观察时直接通过目镜就能看到标尺和样本叠加的画面,以此来进行大致的测量。 随着技术的发展,电子拍照系统被应用到显微镜上,标尺的显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。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软件在拍摄的照片上添加虚拟标尺,并且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标尺的各种参数,测量变得更加精确和便捷。 也就是说,现在使用电子系统拍照的朋友不用担心显微镜没有装标尺,实际上现在的显微镜一般都已经不安装标尺,标尺都在软件上,直接拿来用就好啦!
04 现在电子拍照系统中标尺的原理 电子拍照系统中的标尺是通过软件算法实现的。在使用前,需要用实物标尺(如标准的微米尺)进行标定。标定过程就是让显微镜拍摄实物标尺,软件根据实物标尺的实际尺寸和在照片中所占的像素数量,计算出每个像素代表的实际长度。这样在后续拍摄样本时,软件就能根据这个比例关系,在照片上添加准确的标尺,实现对样本尺寸的测量。 需要注意的是,新安装的电子拍照系统一定要进行标尺的标定,没有标定过的自带标尺是不准确的,或者不标定就没有可用的标尺!反过来说就是,没有可用的标尺可能是还没有进行标定! 掌握显微镜标尺的使用,能让我们在显微镜观察和研究中获得更准确的信息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显微镜标尺。
|